来源 | HR新逻辑-HRL原创首发
作者 | HRLogic编辑中心
嗨,这里是HR新逻辑!
今年以来,奢侈品电商「寺库」频出新闻,陆续被曝拖欠员工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用户订单不发货不退款、被投诉单量激增……
不难看出,「寺库」正在“渡劫”。
另外,「寺库」自去年Q3之后,就没有发布过任何财报了,作为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众公司,「寺库」已经收到纳斯达克的警告函。
「寺库」创建于2008年,定位为一家在线综合高端产品和服务电商平台。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寺库」累计完成8轮融资,共计融资约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8亿元)。
投资方包括IDG资本、盘古创富、平安创投、京东数科、趣店等。其中,京东数科投资1.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亿元)。

△ 寺库店面
2017年,头顶“奢侈品电商第一股”的光环,「寺库」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一时风头无两。
几年过去,却成这样的光景。


内忧:
拖欠工资、货款
大量订单无力处理
首先,寺库面临很大的内忧问题。
据内部员工曝出,寺库拖欠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甚至提出以金融结算的方式还款。
金融结算,即以寺库的名义先向第三方进行金融贷款,且需要供应商自行支付10%的高额手续费。由第三方金融机构先替寺库支付货款给供应商,寺库再向第三方机构进行还款。
然而这种还款的方式,无疑增加了供应商的负担,并且一旦寺库无法支付应还贷款,供应商面临被第三方机构催代还的风险。
另外,寺库网员工在脉脉等职场平台上爆料多次,称公司已经拖欠很多员工工资。有的员工表示自己的公积金和社保从8月开始被断缴,并且现在已经10月,还未领到8月的工资。

可见,寺库内部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财务危机。
在某投诉平台上,寺库的名字频频被提起,对其发起的投诉帖子达到两千余条,各种“拖延退款”、“发货缓慢”、“虚假宣传”、“服务态度差”等关键词被多次提及。

除消费者在网站的海量投诉帖外,寺库还因不当营销多次被处罚,在今年“6.18购物节”期间,寺库被监管部门以“涉嫌存在不正当价格行为”为由处罚25.3万元;今年8月,再次被监管部门以“发布虚假广告”为由罚款80万元。
某用户在知乎上点名寺库,将自己的一段购物体验详细写出:
该用户在寺库上购买了两双鞋,试穿后觉得不合适就选择了退货。九天后,用户查看账号发现并没有收到退货的货款,而寺库app上显示自己的退货申请没有通过。
于是用户联系客服沟通情况,却被告知,其中一双鞋经测验鞋底磨损度较高,所以他们拒绝退货。
那为什么两双鞋都选择拒绝退货申请呢?
客服回答说:不好意思,因为这两双鞋在一个包裹里,所以只好一起拒签了。
通过这段简短的退货事件,寺库低效的管理、部门间的行政壁垒以及傲慢的服务理念尽显无疑。
首先,用户的退货申请,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以短信或app通知的方式告知用户结果,而不是等用户九天后自行跟踪查询。
其次,客服人员因为两双鞋是同一个包裹寄来的就一同选择拒收,是很“懒政”的行为。
作为服务行业,如果不能做到以人为本,换位思考消费者的所需所求,那么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失去越来越多的用户。
而这些,都是因为公司的管理流程不清晰、员工培训、跨部门沟通都存在问题所导致。


外患:
行业在增长
寺库却在不断下降
2017年,在寺库仍在奢侈品电商领域中垂直深耕的烦恼中犹豫不决时,京东、淘宝等电商大佬陆续开始入局奢侈品电商并不断加码布局。
2017年6月,京东宣布3.97亿美元注资Farfetch,创立中国首个奢侈品旗舰独立平台TOPLIFE;
紧随其后,天猫又开放了奢侈品频道Luxury Pavilion。
投资者开始盯着有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之称的寺库,李日学回避了如何迎战、如何破局的提问,只是回复道“懂寺库的人不会质疑,质疑的人就让他慢慢懂”。
到了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很多行业带来冲击与挑战,但同时,也有一些行业因此走向风口。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场萎缩近23%,而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却反向增长48%,国内奢侈品电商也在疫情下各显神通,呈现出很好的消费趋势。
然而,奢侈品电商行业在走向增长的时候,寺库的营收却是在不断下降的。
很可能,寺库并不知道自己的路应该怎么走。身为创始人的李日学也只是空有想法,不知道如何投进战略中。
根据钛媒体App联合头部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发布的2021中国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消费洞察报告显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
且循环经济当前,二手奢侈品风口亦至,预测未来的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可达万亿规模。
其中,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成为主要消费渠道,其次是二手线下市场及直播电商。
这种形势下,寺库作为二手奢侈品寄卖起家的品牌,又在奢侈品电商市场沉浸多年面对这趟风口,有着天然的优势,却没能抓住。


一招致命:
创业者不玩了
每个公司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大压力,甚至面临创业失败。
但是,这些都比不过一个会让公司一招致命的死法:创业者不玩了。
今年1月,寺库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收到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日学发出的不具约束力的初步建议书, 李日学提议以每ADS 3.27美元,总价约2.3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公司全部已发行、李日学及其附属尚未拥有的A类普通股。
若私有化完成,寺库将从纳斯达克退市。
消息一出,当日收盘,寺库总市值2.09亿美元,较2018年巅峰时的7.7亿美元市值缩水超过七成。自此,股价一泻千里。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主心骨人物,如果对自己一手创办经营的品牌失去了信心,自然也会对内动摇员工军心,对外失去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任度。
这对企业来说,是最致命的打击。

写在最后
雷军曾经对奢侈品电商行业面临的四大挑战做出过分析,这四大挑战分别是:
1)线上支付限制;
2)高端网购消费者的信任机制;
3)品牌授权;
4)高端客户获取。
而在寺库的奢侈品电商运营中,没有积累太多的高端客户,经营了十多年依然没有改变国内消费者的网购习惯,消费者的信任机制也面临各种质疑。
这家曾经融资38亿的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还是陷入了内忧外患的运营难题。
寺库的发展也告诉我们:
第一,经营一个企业,首先要对自己所定位的行业有所了解,以战略指导运营,配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内部流程。
第二,对外,跟随市场的发展,坚持创新,不惧挑战。
第三,公司的创始人、高管,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公司的市值、发展,在决策的时候,要始终以公司的发展为出发点去思考,对公司的未来负责、对员工的发展负责、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任负责。
一个企业的运营,对外离不开战略布局,对内离不开管理体制。只有两手抓,知松紧,才能越走越远。
所谓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不可能,对将来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的。应该用这种“将来进行时”来思考。
- End -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nshango.com/1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