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幸福到万家》最新的剧情里,亚妮一边因为庆志瞒着她兄嫂还未搬走的事实而愤怒,另一边亚妮妈妈用自己亲身经历告诉亚妮,嫁给来自农村的亚妮爸爸后吃了很多苦,希望女儿也能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对象……

农村和城市的恋爱,看似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现实中真的就那么恐怖吗,我看未必。我想分享一下我小姨和小姨父的故事。
我小姨是外公在北方当兵,外婆随军时生下的最小的孩子,长得很漂亮,大眼睛,鹅蛋脸,笑起来还有一对小虎牙。小姨小的时候,曾因家里失火,呛过浓烟,落下了肺上的毛病,虽不影响生活,但是经常咳嗽,不知道的还以为患上了肺结核。在那个年代,要是媒人听说谁家姑娘肺不好,都不太愿意牵线。小姨也一直单着,直到我小姨父出现了。
小姨父来自南方农村,家里条件不好,全凭着自己的本事,考上了大学,分配到了外公转业回南方后所在的军工厂,从事技术工作。可能是因为小时候营养不好,小姨父那时候特别瘦弱,虽然来自农村,但模样清秀、工作稳定、学历还高,说媒的自然不少,但是他就看中了我小姨。说起来,他们的相遇还挺像电视剧的桥段的。小姨中专毕业后,在厂里的招待所当前台,自从厂里办了夜校,她报了护士的课程,基本每天晚上都会去上课。有一天下课回家,小姨遇到几个小混混,正好被准备去上夜班的小姨父看见了,赶跑了小混混。他们就这么认识,慢慢相爱了。
外公一开始不同意这门婚事,一心希望小姨找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我那是还小,后来听妈妈说的,小姨父把小姨照顾得无微不至,肺病都好了一大半。面对外公的臭脾气,小姨父也总能幽默地化解。相处久了,一家人对小姨父都挺满意的,后来也就同意了,还趁着春节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我只记得小姨梳了高高的盘发,涂了红唇,穿着白色的绒裙和披肩,衬着人格外幸福美丽。

《幸福到万家》剧照
日子也不是都一帆风顺的,厂子改制,一大批人下了岗,效益开始走下坡。小姨父有技术又年轻,他主动辞职去省城找工作,成了厂里第一批为数不多的辞掉铁饭碗外出谋生的人之一。小姨则留在小县城当护士,等着有机会也到省城去找一份工作。
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小姨父很快在省城的一家私营企业落了脚,拿到了不错的薪水,不久也把小姨接了过去。
我知道他们也经常会吵架,小姨”嫌弃”小姨父这么多年普通话一直没啥进步,会吐槽他在农村的一些卫生习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看小姨纠正小姨父发音的场景,这么多年我们都习惯了,小姨还是经常会纠正,小姨父也很配合,但是就是学不会标准的普通话。吐槽归吐槽,小姨父两次遇到中年失业危机时,已经当了多年家庭主妇的小姨,开过网店、做过微商,还去夜市卖过衣服。
每次过年回去探亲,他们几乎辗转一天才能到小姨父的农村老家,虽然条件比较苦,但小姨总能很体面地完成那几天的“任务”。我有一次问她,回去感觉怎么样,她说没做什么重活,没事就陪着公婆兄嫂打麻将,他们玩开心了就好。这么十几年过去了,兄嫂打麻将还是喜欢叫上她,只不过早就变成了网上的麻将游戏。
早些年小姨父兄嫂进城务工的时候,带着孩子挤在他们的小房子里。但兄嫂从不白吃白住,总会付给小姨房租,小姨也没有拒绝,用这些钱给家人们做些好吃的。后来兄嫂做起运输生意去了外地,也会经常寄特产和时令水果给小姨。
可能也是为了制造人物冲突吧,现在很多电视剧只要涉及到农村和城市的题材,就必定会有凤凰男、尖酸刻薄的嫂子,贪便宜的大哥或是扶地魔姐姐、特会来事儿的妹妹之类的脸谱角色。
实际上因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带来的三观不一致、习惯不合拍绝不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相结合的婚姻中。哪怕家庭是世交,从小青梅竹马的两个人,也不一定就能走到最后。
在中国的大家庭观念中,嫁谁都是嫁一家人,娶谁也是娶一家人。最重要的是小家庭和大家庭中间要有边界感:
就像何幸福在知道亚妮对他们住在庆志家有意见后就主动搬出去,这种不打扰是一种边界感;
亚妮觉得过意不去,买了油盐酱醋还准备了三千元钱,这种不把任何事情当做理所应当,是一种边界感;

幸福收下了生活用品,但拒绝了钱,只说希望庆志要对亚妮好,这也是一种人情往来的边界感;

亚妮的妈妈,虽然希望亚妮不要走自己的老路,但是看见亚妮的坚定,也表示会尊重女儿的选择,这是一种尊重儿女的边界感。

有些婚姻,一开始确实因为双方条件般配得到祝福,但是随着矛盾产生,双方家庭不明边界地过度参与,反而加速了婚姻的破裂。
对于传统观念里倡导的门当户对,朋友你怎么看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nshango.com/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