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早项目对接资源整合的人,古代资源整合案例?

古代最早项目对接资源整合的人,古代资源整合案例?

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谁单打独斗,没有众人的帮忙就能够成事的,凡是能成就大事的,必然有一干帮众,有出谋划策的,有重逢杀敌的,另外再借天时,地利,就能够事半功倍,无往而不利。古人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申出来,讲的就是借势的道理。借势并不是完全依附于“势”,而是借这个“势”使自己的实力和地位得到发展和稳固。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丢掉兵权之后,就是借助“别人的码头来打仗”的。

1931年,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占据着统治地位。同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央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会议上,中央对毛泽东进行了批判,并宣布将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总政委的名义及组织予以取消,毛泽东就这样被剥夺了军权。次年7月29日,在周恩来的一再力争下,毛泽东恢复了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然而在10月举办的宁都会议上,毛泽东再次被罢官。1933年初,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军进入中央苏区,他们对毛泽东毫不留情地进行排斥和挤压,毛泽东彻底失去了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失去了发言权,眼看着红军陷入困境,毛泽东空有锦囊妙计却无处施展,这让他感到郁闷无比。但是毛泽东并没有气馁,他有自己东山再起的计划,他认为,要想对付“左”倾机会主义者,就要“借人家的码头打仗”。

毛泽东借来的第一座“码头”就是王稼祥。1931年,王稼祥刚到中央苏区不久,就和任弼时剥夺了毛泽东的军权,但随着接触的增多,他发现毛泽东思想上有很多可取之处,毛泽东提出的很多见解也让他大受启发。因此,在宁都会议上,王稼祥不顾任弼时等人的反对,投了毛泽东一票,主张保留他的军权,虽然这一票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二人的关系却愈加密切。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毛泽东和王稼祥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毛泽东向他着重谈论了几次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给出了正确的建议,他的观点让王稼祥深为折服,于是他成了第一个从“左”倾营垒中跳出来支持毛泽东的人。

毛泽东借到的第二个“码头”是张闻天。1933年,张闻天从上海到了中央苏区,原本他是“左”倾路线的坚定支持者,但是苏区革命的实际工作中他发现了“左”倾路线的盲目性和危害,于是和博古、李德产生了矛盾,后来也遭到了排挤,遭受排挤之后,他成了毛泽东的邻居,二人“同病相怜”,毛泽东趁机又向张闻天讲解了自己的军事主张和对革命未来的预测,又将张闻天拉到了自己阵营这边。

长征路上,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组成的三个“码头”向中央的“三人团”发起了挑战,并在通道会议、蔡平会议以及猴场会议上占得了上风,实现了战略方向由湘西向贵州的转移,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毛泽东又开始拉拢当时中央“三人团“的周恩来,他动员王稼祥、张闻天亲自出马劝说周恩来,周恩来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也站在了毛泽东这边,这样,中央的“三人团”瓦解了,而毛泽东借助周恩来这座“大码头”直接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更是春风得意,他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战略,借助他人之势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并最终夺回已经失去了三年多的军事领导权。

毛泽东的借势艺术令人拍案叫绝,也让我们得到启发。在创业的过程中,尤其是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更要懂得借势的重要性,借势是一种智慧,是在自身实力不如别人的情况下,借助各种因素,促使自身迅速崛起的一种方法。企业想要得到快速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那些巨人的肩膀上,通过他们使自己站的更高,看的更远。那么,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何才能通过借势来壮大自身的实力呢?

1.做大企业的产业链延伸

为大企业做产业链延伸或是做他们的代理商都是很好的借势途径。在现实中,几乎每个行业都有靠做大公司的产业链而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比如一些为沃尔玛、宜家等提供产品的大小供应商,为IBM微软联想英特尔等大企业提供元器件、软件、工业设计等服务的大批中小企业。它们通过发展大公司的产业链,逐渐由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并借助大公司获得了很快的发展。

2.为大企业做外包服务

给大企业做外包是一项不错的借势方法,哪怕是为大企业印刷名片这么小的事情,对于小企业的好处也是很大的,只有你先接触大企业,才能够慢慢地让他认识你,并逐渐地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博彦最早借的就是微软公司的势。博彦刚刚创立的时候,公司只有4个人,他们开始为微软做外包服务。当时他们从微软取得的第一单不到10万元,但是他们的质量和服务得到了认可,于是接二连三地收到了Windows95Windows NTExchange等软件本地化和测试等外包项目。随着他们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很多跨国公司也开始主动找他们合作,就这样,博彦很快就成长了起来,如今,惠普、IBM、索尼、雅虎、SUN、英特尔等都是它的客户

3.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技术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不管你是服务型还是制造型企业,只有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独特的技术,并努力向国际专业水准靠近,这样大企业才可能看得上你,从而成为大企业的合作伙伴。比如华益盛就是通过过硬的技术优势才和韩国三星攀上关系的。华益盛是由模具工人出身的邹强创办的,刚创办的时候,他们就接到了长虹、海尔等大企业的订单。但是,国内同行业之间激烈的竞争导致利润一再缩水,华益盛的业务急转直下。2001年,三星准备在中国建厂。得知这个消息后,邹强觉得这是自己翻身的一个机会,于是他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从图纸设计到试验模具,经过多次试验和技术攻关,华益盛终于成为三星电视机的第一家中国模具供应商。紧接着尼桑沃尔沃、菲亚特等汽车巨头也相继与华益盛合作,邹强也逐渐将公司转型成了汽车模具制造商。

4.借助盛事

在竞争的浪潮中,企业借助一些重大事件是不错的一个借势方法。三棵树涂料公司就是借助了国内的盛事而一举成名的。2005年,三棵树涂料公司成为搭载神舟六号的唯一涂料品牌,自那以后,该公司连续借助神舟七号、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的势头,迅速发展了自己的品牌,销售额连年翻番,从几千万元猛涨至十多亿元。

下一节分享的内容:

扭转劣势,造势而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nshango.com/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