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上海的电商平台而言,2021年的新一轮疫情爆发给他们狠狠地上了一课。
物流停滞,通行证难解库存危机。
在上海3月份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有货的电商平台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在仓库将商品堆满!然而持续了一个半月的封控,让结果比想象中更坏!
在上海有仓库的企业叫苦不迭,货备满了,商品发不出去,没人来送货!将中转仓建在外地的企业同样难逃一劫,商品进不来!很多电商平台本身没有货,依靠入驻的商家发货,但是同样面临这些问题。
为了物流环境的规范化,政府紧急通知企业办理《上海市防疫保障(生活物资)临时通行证》,办理了证件的企业可以在上海运输物品。但是由于之前无法发货,多数顾客选择退款,退货率极速,整个行业单量整体下滑至少三分之一。

对于生鲜电商而言,时间就是性命,大量的食品还没来得及送出去就烂在了仓库,明明市场缺口如此之大,却只能望洋兴叹。
平台紧急出台商家保护政策。
电商企业很清楚,入驻平台的商家承担的压力更大,上海地区封控,商家生产受阻,销售受阻,很多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不惜缩减人员的工资。
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蔓延的形势、缓解商家的焦虑,很多电商平台立即推出了相应的商家保护政策。在运营及售后方面,拼多多、淘宝免除了商家受疫情影响导致的发货问题对应的处罚;唯品会延长了售后服务时效;淘宝天猫对商家提供了30天“信用贷”的免息权益。

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电商平台对商家出台的一系列保护政策实际上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保护?如果大量商家难以渡过此次危机,那么平台也不复存焉。
保供电商开辟新道路。
很多电商平台在4月初的时候开设了保供专区,实际上这也是上海市政府为了缓解企业压力出台的新政策,对于能够提供上海市居民民生用品的电商企业,政府将同意其开设保供专区,企业可以开仓取货。
但是企业的运作效率却要经受另一番考验,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对发货的各个环节是极大的考验,为了防控,往往只允许司机一人进入仓库,司机不仅要求24小时核酸,而且全程不能接触产品,需使用叉车取货,出仓时也需要进行消杀,所有的环节都非常严格。
但是这也是帮助企业打造高效率的商品周转系统的考验,对于有着完善应对系统的企业而言,严格遵守防控政策或许轻而易举,对于缺乏此管理模块的企业,或许也是一次完善自己的机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nshango.com/72373.html